▪ 中文版
▪
≪检测服务≫
►玩具测试
►婴幼儿产品测试
►化学测试
►环保测试
►电子电器产品测试
►轻工产品测试
►纺织品测试
≪技术资讯≫
»
玩具测试
»
婴幼儿产品测试
»
化学测试
»
环保测试
»
电子电器产品测试
»
轻工产品测试
»
纺织品测试
»
各国法规
≪新兴市场国家≫
▪
检测及法规
▪

≪常用法规≫
▪《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
CPSIA
(H.R. 4040)
▪
GCC证书
(General Conformity Certification)
▪
铅含量 16 CFR 1303
(Total Lead Content)
▪
邻苯二甲酸盐(酯)
(Phthalates EC
1907/2006, Annex XVII, Items 51 & 52)
▪
邻苯二甲酸盐(酯)
- DEHP
(澳大利亚法规)
▪
有机锡 Organotin
(2009/425/EC)
▪
GB
24613
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限量标准
▪
美国儿童首饰有毒金属法案
(Children's
Toxic Metals Act)
▪
美國服装易燃性能法規 16 CFR 1610
(Flammability of Fabric)
▪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化學物質的注册、評估、
授權和限制規定》REACH法規
(EC 1907/2006)
▪
REACH
- 高关注物质(SVHC)清单
▪ 《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
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RoHS 2002/95/EC)
▪
《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WEEE 2002/96/EC)
▪
EMC电磁兼容标准 2004/108/EC (89/336/EEC)
▪
FCC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
EN 71 欧洲玩具安全标准
(2009/48/EC)
▪
EN 62115 欧洲电动玩具安全标准
(2009/48/EC)
▪
ASTM F963-08 美国玩具安全标准
▪
ISO 8124 国际玩具安全标准
▪
AS/NZS ISO 8124
澳大利亚玩具安全标准
▪
GB
6675
《國字玩具安全技術規範》
▪
CCC认证
▪
GB 国家標準
▪
中国消费品安全标准/法规
▪
CE歐盟指令 (EU Directives /EC)
▪
EN标准
▪
BS标准
▪
DIN标准
▪
CFR美国联邦法規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
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
ASTM标准
▪
ANSI标准
▪
AATCC标准
▪
UL 标准
▪
ISO标准
▪
IEC 标准
▪
JIS标准
▪
AS/NZS标准
▪
巴西ABNT标准
▪
巴西消费品安全标准/法规
▪
墨西哥NOM标准
▪
墨西哥NMX标准
▪
墨西哥消费品安全标准/法规
▪
印度IS标准
▪
印度消费品安全标准/法规
▪
俄罗斯GOST标准
▪
俄罗斯OST标准
▪
俄罗斯VNTP标准
▪
俄罗斯标准
▪
俄罗斯SanPin标准
▪
俄罗斯SP法规条例
▪
俄罗斯RD法规条例
▪
俄罗斯PB法规条例
▪
俄罗斯消费品安全标准/法规
▪
南非标准
▪
南非消费品安全标准/法规
▪
重金属 Heavy
Metals (EN 71-3)
▪
偶氮染料
Azo Dyes ( EC
1907/2006, Annex XVII, Item 43)
▪
Oko-tex 100
▪
BS 7272-1:2008 / BS 7272-2:2008
英国关于书写工具安全标准
▪
EN 12586:2007
欧洲奶嘴夹安全标准
▪
ASTM B117 美国盐雾测试标准
▪
镉含量 Cadmium
(EC 1907/2006, Annex XVII, Item 23)
▪
双酚A
(Bisphenol-A)
▪
PAHs
多环芳烃 (EC 1907/2006,
Annex
XVII, Item 50)
▪
壬基苯酚 Nonylphenol
(EC
1907/2006, Annex XVII, Item 46)
▪
甲醛 Formaldehyde (EN 717;
EN 120;
EN ISO 14184;
AATCC 112)
▪
镍释放量 Nickel Release
(EC
1907/2006, Annex XVII, Item 27)
▪
五氯苯酚
PCP (DIN 53313)
(EC
1907/2006, Annex XVII, Item 22)
▪
全氟辛烷磺酸
PFOS (2006/122/EC)
▪
三聚氰胺 Melamine
▪
ICTI认证
▪
MEPS认证
▪
国际安全运输组织 (ISTA)
ISTA-1A /
ISTA-2A
|
AATCC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标准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简称AATCC)是辨别与分析纺织品的色牢度、物理性能和生物性能的非官方机构。AATCC的职责是采用标准化办法普及纺织品染料和化学物质的深层知识,AATCC标准广泛应用于,其适用范围为:
1. 纺织产品化学性能
2. 纺织品研究测试方法
整套AATCC标准 上下两册共135个中英文标准 目录如下: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
AATCC 测试方法的修订
AATCC 6-2001 耐酸碱色牢度
AATCC 8-2001 耐摩擦色牢度:AATCC耐摩擦色牢度测定器
AATCC 15-2002 耐汗渍色牢度
AATCC 16-2003 耐光色牢度
AATCC 17-1999 湿润剂,评定
AATCC 20-2002 纤维分析:质量
AATCC 20A-2000 纤维分析:数量
AATCC 22-2001 排水:喷雾试验
AATCC 23-1999 耐烟熏色牢度
AATCC 24-1999 昆虫,纺织品耐
AATCC 26-1999 硫染纺织品用剂:加速
AATCC 27-1999 湿润剂:再湿润剂评定
AATCC 28-1999 纺织品防昆虫、害虫
AATCC 30-1999 耐真菌活性,纺织品材料的评定:纺织品材料耐霉菌防腐烂
AATCC 35-2000 耐水渍:雨水试验
AATCC 42-2000 耐水渍:冲击穿透试验
AATCC 43-1999 丝光处理湿润剂
AATCC 61-2003 耐家庭、商业洗涤色牢度:加速
AATCC 66-2003 机织物折痕回复:回复角
AATCC 70-2000 排水:滚筒水击动态吸收试验
AATCC 76-2000 纤维表面电阻
AATCC 79-2000 漂白纺织品的吸收性
AATCC 81-2001 湿加工时纺织品水萃取PH值
AATCC 82-2001 漂白棉布中纤维素分散质的流度
AATCC 84-2000 纱线电阻
AATCC 86-2000 干洗:应用设计和整理的耐久性
AATCC 88B-2003 多次家洗后织物缝线处的平滑性
AATCC 88C-2003 织物多次家洗后留下的折痕
AATCC 89-2003 棉的丝光处理
AATCC 92-1999 氯,存留的,张力损耗:单个取样法
AATCC 93-1999 织物耐磨:加速剂方法
AATCC 94-2002 织物整理:鉴别
AATCC 96-2001 机织和针织物(毛织物除外)商业洗涤后尺寸变化
AATCC 97-1999 原纱和/或已处理纺织品的可提取成分
AATCC 98-2002 含过氧化氢的漂白槽中的碱
AATCC 99-2000 机织或针织毛纺织品尺寸变化:松弛、收缩和毡合
AATCC 100-1999 纺织品材料上耐细菌整理:评定
AATCC 101-1999 过氧化氢漂白色牢度
AATCC 102-2002 过氧化氢漂白,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
AATCC 103-1999 用于退浆的细菌性α淀粉酶,化验
AATCC 104-1999 耐水滴色牢度
AATCC 106-2002 耐水浸色牢度:海水
AATCC 107-2002 耐水浸色牢度
AATCC 109-2002 耐低湿度大气臭氧色牢度
AATCC 110-2000 纺织品的白度
AATCC 111-2003 纺织品耐气候性
AATCC 112-2003 织物挥发甲醛,测定:封罐法
AATCC 114-1999 氯,存留的,张力损耗:多次取样法
AATCC 115-2000 织物静电依附:织物—金属试验
AATCC 116-2001 耐摩擦色牢度:旋转垂直耐摩擦色牢度测定器法
AATCC 117-1999 耐高温色牢度:干燥(不包括熨烫)
AATCC 118-2002 排油:耐烃试验
AATCC 119-1999 平面磨蚀引起的色变(消光):屏蔽电线方法
AATCC 120-1999 平面磨蚀引起的色变(消光):金刚砂方法
AATCC 121-2000 地毯玷污:可视评定法
AATCC 122-2000 地毯沾污:使用沾污法
AATCC 123-2000 地毯沾污:加速沾污法
AATCC 124-2001 织物多次家洗后外形
AATCC 125-1991 耐水耐光色牢度:交替暴露
AATCC 127-2003 耐水性:流体静压试验
AATCC 128-1999 织物折痕回复:外形
AATCC 129-2001 耐高湿度大气臭氧色牢度
AATCC 130-2000 排除污垢:油污排除法
AATCC 131-2000 耐褶裥色牢度:蒸汽褶裥
AATCC 132-2003 耐干洗色牢度
AATCC 133-1999 耐高温色牢度:热压
AATCC 134-2001 地毯的静电性
AATCC 135-2003 机织和针织物自动家洗时尺寸变化
AATCC 136-2003 黏合或层压织物的黏合强度
AATCC 137-2002 瓷砖上小地毯背面沾污
AATCC 138-2000 清洁:铺地织物的清洗
AATCC 139-2000 耐光色牢度:致光色变现象的观察
AATCC 140-2001 轧-烘处理过程中染料和涂剂泳移
AATCC 141-1999 碱性染料与丙烯酸纤维的兼容性
AATCC 142-2000 植绒织物经多次家洗和/或在投币自动干洗后外形
AATCC 143-2001 衣服和其它纺织成品多次家洗后的外形
AATCC 144-2002 湿处理织物所含碱:整体
AATCC 146-2001 分散染料的分散性:过滤试验
AATCC 147-1998 织物材料抗菌活性测定:平行条纹法
AATCC 149-2002 螯合剂:氨基聚羧酸螯合作用值及其盐分;草酸钙法
AATCC 150-2003 服装自动家洗时尺寸的变化
AATCC 151-2003 污物再沉积
AATCC 154-2001 分散染料的热固定性
AATCC 157-2000 耐溶剂滴色牢度:全氯乙烯
AATCC 158-2000 全氯乙烯干洗后尺寸变化:机械法
AATCC 159-1999 尼龙上酸和金属络合酸性染料的转移
AATCC 161-2002 螯合剂:金属引起的分散染料色度阴暗;控制
AATCC 162-2002 耐水浸色牢度:氯化水池
AATCC 163-2002 色牢度:留存染料转印;织物对织物
AATCC 164-2001 耐高湿度大气中氧化氮色牢度
AATCC 165-1999 耐摩擦色牢度:铺地织物-AATCC耐摩擦色牢度测定器
AATCC 167-2003 分散染料的起泡性
AATCC 168-2002 螯合剂:聚氨基聚羧酸的活性成分含量极其盐分;铜硝酸过氧化乙酰法(PAN)
AATCC 169-2003 织物的耐气候性:氙灯暴露
AATCC 170-2001 粉状染料的喷撒性:评定
AATCC 171-2000 地毯:热水萃取法
AATCC 172-2003 家洗耐无氯漂白色牢度
AATCC 173-1998 CMC:小色差合格率计算
AATCC 174-1998 地毯耐微生物活性测定
AATCC 175-2003 耐脏:绒毛铺地材料
AATCC 176-2001 染料剂分散质斑点:评定
AATCC 178-1999 纬向染疵:可视测定和渐次调和
AATCC 179-2001 自动家洗时缠绕引起织物和衣服变形
AATCC 180-1997 高温下耐光色牢度:受装置控制的天然光温度
AATCC 181-1997 高温下耐光色牢度:受装置控制的天然光温度和湿度
AATCC 182-2000 溶液中染料颜色的相对强度
AATCC 183-2000 紫外线穿透织物强度
AATCC 184-2000 染料喷撒性能:测定
AATCC 185-2000 螯合剂:过氧化氢漂白槽中的百分含量:铜硝酸过氧化乙酰(PAN)指示剂方法;
AATCC 186-2001 耐气候性:紫外线和湿度暴露
AATCC 187-2002 织物的尺寸变化:加速的
AATCC 188-2003 家洗耐钠、次氯盐酸漂白色牢度
AATCC 189-2002 地毯纤维含氟量
AATCC 190-2003 耐活性氧漂白洗涤剂家洗的色牢度:加速酸性纤维素酶,作用于:最大负荷量洗涤器
AATCC 191-2003 木纤维质酵酶酸一洗衣机顶部装载的影响
AATCC 192-2003 织物的耐久性:有水或者无水情况暴露于电孤光下
AATCC 估测步骤1 着色变化的灰度
AATCC 估测步骤2 着色的灰度色标
AATCC 估测步骤4 深度测试的标准深度级别
AATCC 估测步骤5 织物手感:主观估测指南
AATCC 估测步骤6 工具性颜色检测
AATCC 估测步骤7 测试样品颜色变化的仪器评估
AATCC 估测步骤8 AATCC-9-步色级转移尺
AATCC 估测步骤9 织物色差的视觉评估
AATCC 测试方法中使用的特殊仪器和材料
1993年AATCC标准参考清洁剂和一般洗涤清洁剂
2003年AATCC标准参考液体洗涤清洁剂
家庭洗涤测试条件的标准化
在可燃性测试之前对家庭洗涤织物进行标准实验实践来区分耐久和非耐久整理
主观分级过程的术语
多实验室测试的ASTM方法概述
2003年5月1日修订 AATCC标准术语
1999年5月1日修订 AATCC撰写测试方法格式指南
2000年5月1日修订 AATCC测试方法的程序规则和技术委员会
注意:以上未列出的AATCC标准只有英文版没有中文版
汗渍色牢度
AATCC15
1.设备,材料和试剂
1.1 AATCC 汗渍实验器或等同装置(带有塑料,玻璃压片)
1.2 烘箱—对流式
1.3 天平,精确度到0.001克
1.4 多纤维附布
1.5 pH计,精确度到0.01。
1.6 5步或9步AATCCA彩色沾色灰卡或沾色灰卡。
1.7 变色灰卡
1.8 轧车
1.9 白色吸水纸
1.10 酸性人工汗液。
2.试剂的准备
2.1 在一个容积为一升的容量瓶中装入半升蒸馏水。再加入下列化学品并使其完全溶解。
10+0.01克氯化钠(NaCL)
1+0.01克乳酸,USP85%
1+0.01克磷酸氢二钠
0.25+0.001克L-组织氨基酸
加蒸馏水至一升。
2.2 用pH计测量溶液pH值。如果pH值不在4.3+0.2范围内,试液就要重配,。要保证试剂都要精确称量。不要用pH试纸测pH值,因为它太不精确了。
2.3 配制好的试液最多使用3天。
3.确认
3.1对实验操作及设备的确认检查应是必要的并且检查结果要有记录。为了避免不正确的结果,仔细观察和正确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3.2 用一块家用中等沾色等级的汗渍织物附带一块强沾色性的多纤维附布作为校准样,做三块汗渍牢度试样,在实验之前以及使用新的附布时,都要进行确认检查。
4. 测试试样
4.1 试样尺寸及数量
4.1.1 从每块样品上切割一块6*6±2cm的试样,并附带一大小相等的一块多纤维附布。不能使用卷边的多纤维附布,否则因边缘厚度改变而在测试时所受压力不均匀。如果在于多纤维附布中不包括试样中的某种或多种纤维,那么在测试中应附带未染色的这种纤维的原织物。
4.2 试样的准备
4.2.1 将多纤维附布和试样缝在一起,如果需要使用未染色的原坯布,将试样夹在多维布和原坯布之间。
5.测试程序
5.1 将每块测试样品分别放于9cm长,2cm宽的试剂槽内,加入人工汗液至1.5cm深,将试样完全浸泡30±2min,偶尔搅动一下,使其完全润湿。对于很难润湿的织物,将湿过的试样交替通过一轧车,直到被试液完全渗透。
5.2 30±2min后,使每块样品都经过轧车,长边先进。确保每块样品为初始重量的2.25±0.05倍。有些织物在通过轧车后无法保持此重量,则用AATCC白色吸水纸使其保持在规定的轧液率范围内。为了获得一致的结果,一块布上裁下的试样,在同一实验中,应有相同的轧液率,不会因为带液量的增加而使沾色等级增加。
5.3 将每块测试样品集中放于一带标记的树脂玻璃或普通玻璃片上,多纤维布的每块布条要与玻璃片长边垂直。
5.4 根据以上所用仪器,有以下可选设备:
5.4.1 AATCC汗渍牢度测试仪:将测试试样分别放在21个树脂玻璃片之间。不管试样多少,21个玻璃片都要放入实验器,然后在顶部再放两块玻片作为弹性补偿,放3.63千克的砝码,使玻片总压力为4.54千克,扭动螺丝锁紧压力板。将耐汗实验器垂直放置于烘箱内。
5.4.2 汗渍实验器:
5.5 把固定好的样品放入烘箱在38±1℃(100+2F)条件下烘6小时±5分钟,定期检查烘箱温度确保整个实验一直保持规定温度范围。
5.6 将样品从烘箱中取出,试样及所附多纤附布要分开晾放,在一处理过的环境里(21±1℃,65±5%RH)晾放一夜。
6.评估
6.1 通常情况—令人不满意的汗渍色牢度效果可能是由于染料的渗色或泳移或也可能因为着色织物的颜色改变.这种讨厌的变色应该被注意,如果不是表面颜色渗色,则可能就是这种变色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无表面变色的渗色,或既有渗色又有变色.
6.2 通过参考变色灰卡评估测试样品的变色等级
5级—可忽略的改变或无变化,同灰卡第五级.
4.5级—颜色变化等同于灰卡4-5级
4级--颜色变化等同于灰卡4级
3.5级—颜色变化等同于灰卡3-4级
3级—颜色变化等同于灰卡3级
2.5级—颜色变化等同于灰卡2-3级
2级—颜色变化等同于灰卡2级
1.5级—颜色变化等同于灰卡1-2级
1级—颜色变化等同于灰卡1级
6.3 评价多纤维附布中每种材料的沾色情况,及未染色原织物(如果被用)沾色情况,通过沾色灰卡或5级及9级AATCC彩色转移卡(这些标准卡的用法,见AATCC评估程序)。
5级—没有颜色转移或可忽略的颜色转移。
4.5级—颜色转移情况等同于沾色灰卡4-5级之间或AATCC9级彩色转移灰卡中的4.5级。
4级--颜色转移情况等同于沾色灰卡4级或AATCC5级及9级彩色转移灰卡中的4级。
3.5级--颜色转移情况等同于沾色灰卡3-4级之间或AATCC9级彩色转移灰卡中的3.5级。
3级--颜色转移情况等同于沾色灰卡3级或AATCC5级及9级彩色转移灰卡中的3级。
2.5级--颜色转移情况等同于沾色灰卡2-3级之间或AATCC9级彩色转移灰卡中的2.5级。
2级--颜色转移情况等同于沾色灰卡2级或AATCC5级及9级彩色转移灰卡中的2级。
1.5级--颜色转移情况等同于沾色灰卡1-2级之间或AATCC9级彩色转移灰卡中的1.5级。
1级--颜色转移情况等同于沾色灰卡1级或AATCC5级及9级彩色转移灰卡中的1级。
6. 报告
6.1 注明样品变色等级和多纤维附布中每种纤维的沾色等级,并写明在沾色评估中用的是哪种灰卡(沾色灰卡或5级及9级彩色转移灰卡)。
水洗尺寸变化率讲解-AATCC 135
[原创] 2008-10-20 | 发表者: 蝶儿
实验设备: whirlpool全自动洗衣机洗涤剂: WOB AATCC1993 REF标准洗涤剂贴衬布:类型I: 92cm×92cm漂白棉布类型Ⅲ:50/50涤/棉漂白平纹布92cm×92cm 取样: 面料:38cm×38cm 标记点间距:25cm×25cm 尽量取三块,不能在同一经向,纬向上取,截取时尽量呈一定梯度,若布样不够也可取一或两块试样。四边缝合,并在织物上表明经向方向。操作: 1先将试样与标准大气(21±1℃ 65±2%)调湿4小时。 测标记点间距记为a,精确到0.1cm。 2.总负荷为1.8㎏或3.6㎏。洗涤剂用量根据客户提供 3.缩水率计算: 100×(平均洗后尺寸-平均洗前尺寸)/平均洗前尺寸以“-”表示缩水,“+”表示伸长,精确到0.1%。 AATCC 135织物家庭洗涤尺寸变化 1. 目的和范围 1-1 本方法用来测试织物经家庭洗涤后的尺寸变化,目前普通家用洗衣机含有4个洗涤温度,三种搅拌方式,两个清洗温度和四个干燥程序。 2. 原理 2-1洗涤前,先对织物作一对标记,经家庭洗涤后测定其的尺寸变化。 3.术语 3-1尺寸变化:织物试样经过规定条件作用下其长度或宽度的尺寸改变。其尺寸的改变一般基于试样原始长度的百分率改变。 3-2伸长:试样长度或宽度的伸长而导致尺寸改变。 3-3洗涤:对纺织材料,通过水溶液洗涤剂洗涤并清洗、脱水和干燥,以洗去污渍的过程。 3-4缩水:因试样长度或宽度的变小而导致尺寸改变。 4.安全措施注:这些安全措施仅作为信息提供。作为测试过程的辅助措施,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操作者的责任。生产商必须对安全细节如安全数据表及其它生产商的推荐进行指导。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定也必被参考和遵守。 4.1应遵循优秀实验室的操作方法,在实验室里要佩带防护眼镜。 4-2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涤剂可致敏,需注意不可碰到眼睛和皮肤。 4-3当操作仪器时,应参照仪器生产商的安全说明。 5.仪器和原料 5-1自动洗衣机; 5-2自动烘干机; 5-3调湿平铺网架; 5-4滴干或挂干架; 5-5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衣粉; 5-6 920*920mm的正方形搭布:类型1:漂白棉布,类型3:50/50涤棉漂白平纹布; 5-7不灭标记笔、钢尺、缩水板,也可采用缝线作标记点。 5-8测量装置 5-8-1最小刻度为mm,1/8或1/10英寸的尺子。 5-8-2最小刻度为百分率0.5%或更小的缩水率尺。 5-9最小量程为5.0kg的称量称。 6.测试试样 6-1取样及准备 6-1-1所取测试尺寸改变的试样应具有代表性。 6-1-2当织物在未洗涤时已变形时,如果进行洗涤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的尺寸变化结果,这样在取样时应避免已变形区。 6-1-3管状针织样品应剪开成单层。但由圆机制造的环状针织织物可以以管状试样测试,对于由圆机生产出来的管状针织物用来制造无边缝的衣服,请根据AATCC 150,成衣家庭洗涤后尺寸变化。 6-1-4如果试样洗涤时散边,请参照12-7进行洗涤(可对样品剪锯齿边,一般不要将试样四边锁边,因这会影响缩水率)。 6-1-5试样作洗前标记前,请根据ASTM D1776进行调湿,调湿温度为21±2%,相对湿度为65+-2%,调湿时间至少为4小时,调湿时将每一试样分开平铺在平干架子上面。 6-1-6试样置于水平架子上,不要让试样的任何部位置于工作台上边缘而造成悬挂。选定合适的缩水板,平行于布边或织物长度方向作洗前标记。取样时应避免布边1/10之内的样品,试样应含不同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纱线。剪取试样前注明试样长度方向。如果可能,每一布样应选取3块试样。如果布样不够,也可只取一或两块试样。 6-2洗前尺寸准备 6-2-1选择1:试样大小为380*380mm(15*15inch),两标记点之间长度为250mm(10inch),在试样上分别作3对平行于长度和宽度方向距离为250mm的洗前标记点。每一个标记点应离试样边不可少于50mm,同一方向的标记点间距离不可少于120mm。 6-2-2选择2:试样大小为610*610mm(24*24inch),两标记点之间长度为500mm(18inch),在试样上分别作3对平行于长度和宽度方向距离为500mm的洗前标记点,每一个标记点离布边应至少为50mm,同一方向的标记点间距离不可少于240mm。 6-2-3窄条织物 6-2-3-1对于测试试样宽度比125mm(5inch)长而又少于380mm(15inch),取长度为380mm(15inch)的整幅性试样,长度方向的标记作法请参照6-2-1,宽度方向的测试可以选择,也可不作。 6-2-3-2对于测试试样宽度介于25-125mm之间,取长度为380mm(15inch)的整幅性试样,平行于试样长度方向作2对标记。宽度方向的测试可以选择,也可不作。 6-2-3-3对于测试试样宽度小于25mm(1inch)的试样,取长度为380mm(15inch)的整幅性试样,平行于长度方向作一对标记,宽度方向的测试可以选择,也可不作。 6-3试样尺寸和原始数据测试 6-3-1试样尺寸和两标记点间的距离应在报告中注明。 6-3-2当采用不同的试样尺寸、不同的标记距离、不同的试样数量,同一方向不同的标记点对数据,得到的尺寸变化结果是不可以作比较的。 6-3-3为了增加尺寸变化的精度和准确性,请参照描述6-2,选择合适的最小单位为mm,1/8或1/10英寸的尺子,测试并记录每一标记点间的距离。对于窄幅织物幅宽小于380mm(15inch)的试样,如果需测定宽度方向,请测量并记录试样宽度。如果采用已校准的缩水板作标记,并采用含百分比缩水尺,量取其缩水率。原始洗前尺寸可不记录。 7.测试程序 7-1表Ⅰ、Ⅱ、Ⅲ总结了可供选择的洗涤、清洗和干燥的条件和设置,关于仪器和洗涤条件的其它信息,可在本技术手册的专题论文中找到。表 I 洗涤和干燥程序 洗涤方式 洗涤条件 干燥方式编号 循环 编号 洗涤温度 编号 方法方式 (1) (2) (3) 通常或厚重棉织物 精细织物耐久压烫 II III IV V 27?3?C (80?5?F) 41?3?C (105?5?F) 49?3?C (120?5?F) 60?3?C (140?5?F) A B C D 滚筒烘干 (i) 棉/厚织物 (ii) 精细织物 (iii) 耐久压烫 悬挂晾干 滴干 铺平晾干表 II 洗衣机条件 编号 条件 通常搅拌方式 轻柔搅拌方式 耐久压烫搅拌方式 (A) (B) (C) (D) (E) 水位搅拌速度洗涤时间甩干速度最后甩干时间 18+-1gal 179+-2spm
12min 645+-15rpm 6min 18+-1gal 119+-2spm 8min 430+-15rpm 4min 18+-1gal 179+-2spm
10min 430+-15rpm 4min 表 III 干衣机条件 厚重棉织物 精细织物 耐久压烫 排气温度冷却时间 66+-5度 10min <60度 10min 66+-5度 10min 7-2洗涤 7-2-1称取试样和搭布总共约为1.8±0.1kg(4.0±0.25lbs),也可采用总重量大小为3.6±0.1kg(8.00±0.25lbs),测试总重量为1.8kg(4lbs)和3.6kg(8lbs)得到的尺寸改变结果是不可以比较的。 7-2-2选择指定的水位,洗涤的水温,清洗的水温不可超过29℃(85℉),如果无法满足清洗的水温,请记录实际的水温,注的水位为18±0.5gal,也可选择水位为22.0±0.5gal。 7-2-3如果采用水位为18±0.5gal,请放置66±0.1g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涤剂,对于水位为22±0.1gal,请加80±1g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涤剂,并短暂地搅拌,注意如果所用水质是软水,为了防止过多的泡沫,可以少加洗涤剂的用量。 7-2-4将试样和搭布一起置于洗衣机,根据设定的洗涤程序和时间启动洗衣机。 7-2-5对于干燥程序为A、B、或D,让洗衣机洗涤直至甩干。如试样缠在一起,请小心地分开,注意需防止变形。之后参照A、B、D对试样予以干燥。 7-2-6如果试样干燥采用程序C,滴干进行干燥,让洗衣机运转直至最后的清洗程序,在试样甩干前,取出试样。取出试样并将其浸湿。 7-3干燥 7-3-1对于干燥程序,B、C、D不要直接对试样吹风,因这会造成试样变形。 7-3-2(A)滚筒烘干:将洗后试样和搭布一起置于烘干机中,根据表Ⅲ,设置好温度以产生规定的排气温度。对于试样纤维具有热敏性,设置低温并和产品的洗水唛一致,启动烘干机直至所有样品烘干为止。当烘干机停了以后,立即取出所有样品。 7-3-3(B)挂干:夹住试样两个角,沿长度方向垂直悬挂试样,将试样挂于没风并不超过26℃(78℉)的室温下直至干燥。 7-3-4(C)滴干:仍滴水的试样两个角夹住,沿长度方向垂直悬挂,将试样挂于没风并不超过26℃(78℉)的室温下直至干燥。 7-3-5(D)平干:将试样平铺于水平干衣网上,并在不造成意外拉伸及变形的情况下除去试样的皱折,将试样挂于没风并不超过26℃(78℉)的室温下直至干燥。 7-3-6重复以上洗涤和干燥程序另外两次,具体次数也可由双方协商而定。 7-4调湿和熨烫 7-4-1最后一次洗涤及干燥以后,将试样水平置于温度21±1℃,相对湿度65±2%的环境中调湿至少4小时。 7-4-2对于有的用来做正式衣服的织物,测定缩水率前应先烫平织物。这类熨烫的形式很难标准化,因为在烫时由于用力不一致,并且在沿长度或宽度方向有一个拖的力。如果测试中采用了熨烫技术,应在报告中注明,并且其测试结果注明为熨烫后的结果。 7-4-3如果试样特别皱或者客户一直希望由这种织物做成的衣服应先熨烫,在测量洗后尺寸前应先用手熨烫试样,熨烫温度应根据试样的纤维成份选择,具体请参照AATCC 133表I,在烫时加一点压力能除去布面的起皱。 7-4-3-1在不同的操作者之间由于熨烫程序的差异较大,采用手熨烫以后,缩水率测试结果的重现性较差。因此,在有熨烫程序的缩水测试中应特别注意并注明不同的操作者。 7-4-3-2采用手烫主要是用来评定衣服一般在穿之前应先烫以除去衣服上的皱。具体的烫温请根据AATCC 133表I说明,熨烫时加一点压力可以除去衣服的皱。 7-4-3-3烫定以后,将试样水平置于温度为21±1℃,相对湿度65±2% 的环境中调湿至少4小时。 8.度量 8-1调湿以后,将试样自由置于水平平整的台面上,测量并记录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同时精确到mm,1/8和1/10inch,如果采用缩水尺直接度出缩水率,请精确到0.5%或更小的最小刻度。 8-2在度量时,采用压力将试样皱压平时不可造成测量差异。 9.计算 9-1计算 9-1-1如果采用缩水率直接测试,将第一次、第三次或其它规定次数数据,每一方向分别平均,分别测出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结果并精确到0.1%。 9-1-2如果采用洗前、洗后尺寸计算,请记录最接近的mm,1/8和1/10inch,其缩水率计算如下: 缩水率: = 100(平均洗后尺寸 - 平均洗前尺寸) / 平均洗前尺寸洗前、洗后尺寸是试样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平均值,如果洗后尺寸较洗前尺寸大,则以“+”表示其缩水率伸长。 10.报告 10-1每一测试试样报告如下: A:分别注明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化,并精确到0.1%,以“-”表示缩水,以“+”表示伸长。 B:洗涤程序(包含洗涤类型、循环情况和温度)和干燥程序(含干燥类型、循环情况和温度)。 C:试样尺寸和标记距离。 D:搭布重量:1.8kg还是3.6kg。 E:洗涤及干燥次数。 F:织物在原始状态是否变形或起皱。 G:织物是否用手熨烫。 H:熨烫的技术。 11.精度和偏差 12.注意
|
AATCC Test Method
135-1995
|
|
|
梭织布和针织布家用自动皂洗的尺寸改变
AATCC Test Method 135-1995
1. 目的和范围:
本测试方法是用以测量梭织布和针织布在经过多次家用自动皂洗程序后的尺寸改变。四个皂洗温度是从冷水到热水,用以反映常用家庭自动皂洗从冷水、温水到热水的方法。三种不同的循环程序是用以反映一般消费者使用的方法。四种干燥方法包括了所有家用的干衣方法。
2. 原理:
布办在皂洗前用尺打好标记,通过正常的家用皂洗和干燥程序后,再量出标记的距离,计算出尺寸改变。
3. 设备和材料:
A. 自动洗衣粉。规格要符合图表Ⅱ
表Ⅱ无负荷时洗衣粉参数
正常
(Normal) 轻柔
(Dellcate) 耐久定形
(Permanent Press)
水位 18±1gal 18±1gal 18±1gal
搅拌速度 68±2spm 45±2spm 68±2spm
洗涤时间 12min 8min 10min
脱水速度 510±15rpm 340±15rpm 340±15rpm
最终脱水速度 6min 4min 4min
B. 自动抛干机,规格要符合图表Ⅲ
表Ⅲ 抛干条件
厚重棉织物 轻柔织物 耐久定型织物
温度 高(66±5℃) 低﹙<60℃﹚ 高(66±5℃
降温时间 5min 5min 10min
C. 条件化(干)办架,有可以拉出来的网状层。
D. 用于滴干和挂干的设备。
E. AATCC 1933 标准皂洗粉。
F. 搭布:
第一类搭布:92cm×92cm的已缝边漂白纯棉开幅平布(sheeting)
第二类搭布:50/50涤/棉漂白丝光府绸布(poplin).
第三类搭布:50/50涤/棉漂白丝光平纹布(plain weave)
G. 不掉色油笔连同适当的尺码板或其它打标记的设备。
H. 度量工具:
拉尺或直尺:最小刻度为mm或1/10in或更小刻度,可以直接读出尺寸改变的拉尺或直尺,刻度为0.5%或更小。
I. 天平:至少可称重5Kg。
4. 测试样办:
A. 取样办及准备:
(1) 每种样办需要同时做三块样办测试,结果取平均以增加准确度;
(2) 如果可能每块布办应包含不同组的直向和横向的纱。
(3) 如果有些布办在皂洗之前已有变现象(这是由于错误的整理方法造成的)。那么用本方法测试出来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在此情况下,这些布办不能用来做测试,或者测试结果只供参考用。
B. 标记:
(1) 梭织布和经编针织布:每块办剪成38㎝×38㎝,在办上每个方向标记三处记号(距离25cm,平行和垂直布的直向)。每个标记距布边至少5㎝,标记之间分开大概15㎝。如果有任何改动的样办大小和标记距离,必须在报告中指出。为了更了地提高测量准确度,距离为50㎝的标记也经常使用。缝线是可以做标记的。
(2) 圆筒针织布:如果最终的成衣是圆筒状态的话(如内衣,运动衫、T恤、POLO恤等),必须在圆筒状态下测试,如果最终的成衣开边的话(如裙子、裤子、外套等),必须在开幅和平整的状态下测试,打标记同上。
(3) 窄幅布(包括所有梭织布和针织布,布封小于38㎝):将布办剪成38㎝长,宽度为布封,在直向按距离25㎝作标记。如果测试布办的布封在2.5㎝~12.5㎝范围,标注两对平行布直向的记号,如果布封小于2.5㎝,标注一对记号,另外,可以量读横向布封的尺寸变化。
C. 测量:
使用拉尺或直尺(精确度mm 1/10英寸或更小)量读和记录每对标记的距离,如果是窄幅布,可以量读并记录封度。
5. 测试程序:
A. 根据表Ⅰ、Ⅱ、Ⅲ选择不同的洗水和干燥程序。
表Ⅰ 不同的洗水和干燥程序
机器运转 洗涤温度 干燥程序
(1) 正常/棉
厚重织物 (Ⅱ)27±3℃ (A) 抛干
厚重棉织物-Ⅰ
轻柔织物-Ⅱ
耐久定型机物-Ⅲ
(Ⅲ)41±3℃
(2)轻柔织物 (Ⅳ)49±3℃
(3)耐久定型 (Ⅴ)60±3℃
(B)挂干
(C)滴干
(D)平放干
B. 皂洗:
(1) 选用适当的水位。清洗过程中水温不能高于29℃,如果不能达到29℃以下,记录当时的温度。
(2) 加66±1g AATCC 1993标准洗衣粉,如果使用软水,洗衣粉的用软水,洗衣粉的用量必须减少到不要有太多泡沫产生。
(3) 加入测试布办与伴洗布办达至总重量1.8±0.1kg(达至总质量3.6±0.1kg也是可以的)设定洗涤程序与时间。
(4) 如果样办是以A,B或者D法干燥,让样办在洗衣机中做完最后的脱水程序,取出样办(注意取办时不要造成太大的样办变形),然后按表Ⅰ及Ⅲ中方法干燥。
(5) 如果样办是以C法(滴干)干燥的话,皂洗程序在最后的清洗之后,马上将湿透的样办取出。
C. 干燥:
(1) 抛干:将全部样办放在抛干机中,设定在符合表Ⅱ的排风温度,如果样办或纤维对温度很敏感的话,用生产上提供的较低温度烘干,而且必须在报中写明,让抛干机运行直到所有的布烘干,停机后马上将所有的布办取出。
(2) 挂干:将每块样办的两个角挂起来,使样办的直向与地面垂直,让布办在无风的条件下室温干燥。
(3) 滴干:将每块滴水的样办两个角挂起来,使样办的直向与地面垂直,让布办在无风的条件下室温干燥。
(4) 平放干:将样办平放在网上,注意要将所有的折皱消除。(但不能造成任何样办变形)让样办在无风的条件下室温干燥。
(5) 再重复洗水和干燥程序4次,或者一个已被接受的循环次数。
D. 条件化和还原:
完成皂洗和干燥程序后,将样办在温度21±1℃,相对温度65±2%的条件下平放4小时。
如果样办起皱或其外观效果使用消费者最终会选择熨烫,或者针织布样办缩得太厉害,可以按AATCC Test Method 160针织物和梭织的皂洗后尺寸还原方法进行还原。
6. 测量:
条件化以后,将每个样办平放在一个很平滑而且水平的表面上,量读每对记号的距离(精确度 mm ,1/10in或者更小的刻度)。如果使用百分尺码改变尺的话,精确到0.5%或更小的刻度记录,量尺的重量可能会将样办的折皱压平,这样并不会造成误差。
7. 计算和表示方法:
如果使用百分尺码改变尺量读结果,则计算每个方向的平均数,精确到0.1%,要报告第一次循环后和最后一次循环后的结果。如果用拉尺或者直尺量读距离,计算公式如下:%DC=100(B-A)/A(其中:DC是尺寸改变,A是洗前尺寸,B:是洗后尺寸)要报告第一次循环后和最后一次循环后的结果。如洗后尺寸小于洗前尺寸,用“-“表示,相反则用”+“表示。
8. 报告:
a. 报告直向与横向的尺寸改变,精确到0.1%。
b. 按表I中所列代号报告所运用的皂洗干燥程序。例如:
Ⅲ A(Ⅲ)代表:正常洗水程序,皂洗温度41±3℃;抛干(耐久定型类)并报告总洗重量,例如:1.8kg或者3.6kg.
c. 报告皂洗和干燥次数。
d. 报告样办有无变形或折皱。
e. 如果使用了还原程序,要在报告中说明。
9. 准确度和偏差:略。
10. 备注:
a. 用50cm作标记的尺寸改变结果不一定跟25cm作标记的结果相一致。
b. 用1.8kg总重量不一定跟用3.6kg总重量得出的尺寸改变结果相一致。
|
AATCC 135织物家庭洗涤尺寸变化
AATCC 135织物家庭洗涤尺寸变化
1. 目的和范围
1-1
本方法用来测试织物经家庭洗涤后的尺寸变化,目前普通家用洗衣机含有4个洗涤温度,三种搅拌方式,两个清洗温度和四个干燥程序。
2. 原理
2-1 洗涤前,先对织物作一对标记,经家庭洗涤后测定其的尺寸变化。
3. 术语
3-1 尺寸变化:织物试样经过规定条件作用下其长度或宽度的尺寸改变。其尺寸的改变一般基于试样原始长度的百分率改变。
3-2 伸长:试样长度或宽度的伸长而导致尺寸改变。
3-3 洗涤:对纺织材料,通过水溶液洗涤剂洗涤并清洗、脱水和干燥,以洗去污渍的过程。
3-4 缩水:因试样长度或宽度的变小而导致尺寸改变。
4.安全措施
注:这些安全措施仅作为信息提供。作为测试过程的辅助措施,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操作者的责任。生产商必须对安全细节如安全数据表及其它生产商的推荐进行指导。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定也必被参考和遵守。
4.1 应遵循优秀实验室的操作方法,在实验室里要佩带防护眼镜。
4-2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涤剂可致敏,需注意不可碰到眼睛和皮肤。
4-3 当操作仪器时,应参照仪器生产商的安全说明。
5. 仪器和原料
5-1 自动洗衣机;
5-2 自动烘干机;
5-3 调湿平铺网架;
5-4 滴干或挂干架;
5-5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衣粉;
5-6 920*920mm的正方形搭布:类型1:漂白棉布,类型3:50/50涤棉漂白平纹布;
5-7 不灭标记笔、钢尺、缩水板,也可采用缝线作标记点。
5-8 测量装置
5-8-1最小刻度为mm,1/8或1/10英寸的尺子。
5-8-2最小刻度为百分率0.5%或更小的缩水率尺。
5-9 最小量程为5.0kg的称量称。
6. 测试试样
6-1 取样及准备
6-1-1所取测试尺寸改变的试样应具有代表性。
6-1-2当织物在未洗涤时已变形时,如果进行洗涤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的尺寸变化结果,这样在取样时应避免已变形区。
6-1-3管状针织样品应剪开成单层。但由圆机制造的环状针织织物可以以管状试样测试,对于由圆机生产出来的管状针织物用来制造无边缝的衣服,请根据AATCC 150,成衣家庭洗涤后尺寸变化。
6-1-4如果试样洗涤时散边,请参照12-7进行洗涤(可对样品剪锯齿边,一般不要将试样四边锁边,因这会影响缩水率)。
6-1-5试样作洗前标记前,请根据ASTM D1776进行调湿,调湿温度为21±2%,相对湿度为65+-2%,调湿时间至少为4小时,调湿时将每一试样分开平铺在平干架子上面。
6-1-6试样置于水平架子上,不要让试样的任何部位置于工作台上边缘而造成悬挂。选定合适的缩水板,平行于布边或织物长度方向作洗前标记。取样时应避免布边1/10之内的样品,试样应含不同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纱线。剪取试样前注明试样长度方向。如果可能,每一布样应选取3块试样。如果布样不够,也可只取一或两块试样。
6-2 洗前尺寸准备
6-2-1选择1:试样大小为380*380mm(15*15inch),两标记点之间长度为250mm(10inch),在试样上分别作3对平行于长度和宽度方向距离为250mm的洗前标记点。每一个标记点应离试样边不可少于50mm,同一方向的标记点间距离不可少于120mm。
6-2-2选择2:试样大小为610*610mm(24*24inch),两标记点之间长度为500mm(18inch),在试样上分别作3对平行于长度和宽度方向距离为500mm的洗前标记点,每一个标记点离布边应至少为50mm,同一方向的标记点间距离不可少于240mm。
6-2-3窄条织物
6-2-3-1 对于测试试样宽度比125mm(5inch)长而又少于380mm(15inch),取长度为380mm(15inch)的整幅性试样,长度方向的标记作法请参照6-2-1,宽度方向的测试可以选择,也可不作。
6-2-3-2 对于测试试样宽度介于25-125mm之间,取长度为380mm(15inch)的整幅性试样,平行于试样长度方向作2对标记。宽度方向的测试可以选择,也可不作。
6-2-3-3 对于测试试样宽度小于25mm(1inch)的试样,取长度为380mm(15inch)的整幅性试样,平行于长度方向作一对标记,宽度方向的测试可以选择,也可不作。
6-3 试样尺寸和原始数据测试
6-3-1试样尺寸和两标记点间的距离应在报告中注明。
6-3-2当采用不同的试样尺寸、不同的标记距离、不同的试样数量,同一方向不同的标记点对数据,得到的尺寸变化结果是不可以作比较的。
6-3-3为了增加尺寸变化的精度和准确性,请参照描述6-2,选择合适的最小单位为mm,1/8或1/10英寸的尺子,测试并记录每一标记点间的距离。对于窄幅织物幅宽小于380mm(15inch)的试样,如果需测定宽度方向,请测量并记录试样宽度。如果采用已校准的缩水板作标记,并采用含百分比缩水尺,量取其缩水率。原始洗前尺寸可不记录。
7. 测试程序
7-1 表Ⅰ、Ⅱ、Ⅲ总结了可供选择的洗涤、清洗和干燥的条件和设置,关于仪器和洗涤条件的其它信息,可在本技术手册的专题论文中找到。
表 I 洗涤和干燥程序
洗涤方式
|
洗涤条件
|
干燥方式
|
编号
|
循环
|
编号
|
洗涤温度
|
编号
|
方法方式
|
(1)
(2)
(3)
|
通常或厚重棉织物
精细织物
耐久压烫
|
II
III
IV
V
|
27 ± 3°C (80 ± 5°F)
41 ± 3°C (105 ± 5°F)
49 ± 3°C (120 ± 5°F)
60 ± 3°C (140 ± 5°F)
|
A
B
C
D
|
滚筒烘干
(i)
棉/厚织物
(ii)
精细织物
(iii)
耐久压烫
悬挂晾干
滴干
铺平晾干
|
表 II 洗衣机条件
编号
|
条件
|
通常搅拌方式
|
轻柔搅拌方式
|
耐久压烫搅拌方式
|
(A)
(B)
(C)
(D)
(E)
|
水位
搅拌速度
洗涤时间
甩干速度
最后甩干时间
|
18+-1gal
179+-2spm
12min
645+-15rpm
6min
|
18+-1gal
119+-2spm
8min
430+-15rpm
4min
|
18+-1gal
179+-2spm
10min
430+-15rpm
4min
|
表 III 干衣机条件
|
厚重棉织物
|
精细织物
|
耐久压烫
|
排气温度
冷却时间
|
66+-5度
10min
|
<60度
10min
|
66+-5度
10min
|
7-2 洗涤
7-2-1称取试样和搭布总共约为1.8±0.1kg(4.0±0.25lbs),也可采用总重量大小为3.6±0.1kg(8.00±0.25lbs),测试总重量为1.8kg(4lbs)和3.6kg(8lbs)得到的尺寸改变结果是不可以比较的。
7-2-2选择指定的水位,洗涤的水温,清洗的水温不可超过29℃(85℉),如果无法满足清洗的水温,请记录实际的水温,注的水位为18±0.5gal,也可选择水位为22.0±0.5gal。
7-2-3如果采用水位为18±0.5gal,请放置66±0.1g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涤剂,对于水位为22±0.1gal,请加80±1g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涤剂,并短暂地搅拌,注意如果所用水质是软水,为了防止过多的泡沫,可以少加洗涤剂的用量。
7-2-4将试样和搭布一起置于洗衣机,根据设定的洗涤程序和时间启动洗衣机。
7-2-5对于干燥程序为A、B、或D,让洗衣机洗涤直至甩干。如试样缠在一起,请小心地分开,注意需防止变形。之后参照A、B、D对试样予以干燥。
7-2-6如果试样干燥采用程序C,滴干进行干燥,让洗衣机运转直至最后的清洗程序,在试样甩干前,取出试样。取出试样并将其浸湿。
7-3 干燥
7-3-1对于干燥程序,B、C、D不要直接对试样吹风,因这会造成试样变形。
7-3-2(A)滚筒烘干:将洗后试样和搭布一起置于烘干机中,根据表Ⅲ,设置好温度以产生规定的排气温度。对于试样纤维具有热敏性,设置低温并和产品的洗水唛一致,启动烘干机直至所有样品烘干为止。当烘干机停了以后,立即取出所有样品。
7-3-3(B)挂干:夹住试样两个角,沿长度方向垂直悬挂试样,将试样挂于没风并不超过26℃(78℉)的室温下直至干燥。
7-3-4(C)滴干:仍滴水的试样两个角夹住,沿长度方向垂直悬挂,将试样挂于没风并不超过26℃(78℉)的室温下直至干燥。
7-3-5(D)平干:将试样平铺于水平干衣网上,并在不造成意外拉伸及变形的情况下除去试样的皱折,将试样挂于没风并不超过26℃(78℉)的室温下直至干燥。
7-3-6重复以上洗涤和干燥程序另外两次,具体次数也可由双方协商而定。
7-4 调湿和熨烫
7-4-1最后一次洗涤及干燥以后,将试样水平置于温度21±1℃,相对湿度65±2%的环境中调湿至少4小时。
7-4-2对于有的用来做正式衣服的织物,测定缩水率前应先烫平织物。这类熨烫的形式很难标准化,因为在烫时由于用力不一致,并且在沿长度或宽度方向有一个拖的力。如果测试中采用了熨烫技术,应在报告中注明,并且其测试结果注明为熨烫后的结果。
7-4-3如果试样特别皱或者客户一直希望由这种织物做成的衣服应先熨烫,在测量洗后尺寸前应先用手熨烫试样,熨烫温度应根据试样的纤维成份选择,具体请参照AATCC 133表I,在烫时加一点压力能除去布面的起皱。
7-4-3-1 在不同的操作者之间由于熨烫程序的差异较大,采用手熨烫以后,缩水率测试结果的重现性较差。因此,在有熨烫程序的缩水测试中应特别注意并注明不同的操作者。
7-4-3-2 采用手烫主要是用来评定衣服一般在穿之前应先烫以除去衣服上的皱。具体的烫温请根据AATCC 133表I说明,熨烫时加一点压力可以除去衣服的皱。
7-4-3-3 烫定以后,将试样水平置于温度为21±1℃,相对湿度65±2% 的环境中调湿至少4小时。
8. 度量
8-1 调湿以后,将试样自由置于水平平整的台面上,测量并记录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同时精确到mm,1/8和1/10inch,如果采用缩水尺直接度出缩水率,请精确到0.5%或更小的最小刻度。
8-2 在度量时,采用压力将试样皱压平时不可造成测量差异。
9. 计算
9-1 计算
9-1-1如果采用缩水率直接测试,将第一次、第三次或其它规定次数数据,每一方向分别平均,分别测出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结果并精确到0.1%。
9-1-2如果采用洗前、洗后尺寸计算,请记录最接近的mm,1/8和1/10inch,其缩水率计算如下:
缩水率: = 100(平均洗后尺寸 - 平均洗前尺寸) / 平均洗前尺寸
洗前、洗后尺寸是试样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平均值,如果洗后尺寸较洗前尺寸大,则以“+”表示其缩水率伸长。
10. 报告
10-1 每一测试试样报告如下:
A:分别注明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化,并精确到0.1%,以“-”表示缩水,以“+”表示伸长。
B:洗涤程序(包含洗涤类型、循环情况和温度)和干燥程序(含干燥类型、循环情况和温度)。
C:试样尺寸和标记距离。
D:搭布重量:1.8kg还是3.6kg。
E:洗涤及干燥次数。
F:织物在原始状态是否变形或起皱。
G:织物是否用手熨烫。
H:熨烫的技术。
11. 精度和偏差
12. 注意
水洗尺寸变化率讲解-AATCC 135
实验设备:
whirlpool全自动洗衣机
洗涤剂:
WOB AATCC1993 REF标准洗涤剂
贴衬布:
类型I:92cm×92cm漂白棉布
类型Ⅲ:50/50涤/棉漂白平纹布92cm×92cm
取样:
面料:38cm×38cm
标记点间距:25cm×25cm
尽量取三块,不能在同一经向,纬向上取,截取时尽量呈一定梯度,若布样不够也可取一或两块试样。
四边缝合,并在织物上表明经向方向。
操作:1先将试样与标准大气(21±1℃
65±2%)调湿4小时。测标记点间距记为a,精确到0.1cm。
2.总负荷为1.8㎏或3.6㎏。洗涤剂用量根据客户提供
3.缩水率计算:
100×(平均洗后尺寸-平均洗前尺寸)/平均洗前尺寸
以“-”表示缩水,“+”表示伸长,精确到0.1%。
AATCC 135织物家庭洗涤尺寸变化
1. 目的和范围
1-1 本方法用来测试织物经家庭洗涤后的尺寸变化,目前普通家用洗衣机含有4个洗涤温度,三种搅拌方式,两个清洗温度和四个干燥程序。
2. 原理
2-1洗涤前,先对织物作一对标记,经家庭洗涤后测定其的尺寸变化。
3.术语
3-1尺寸变化:织物试样经过规定条件作用下其长度或宽度的尺寸改变。其尺寸的改变一般基于试样原始长度的百分率改变。
3-2伸长:试样长度或宽度的伸长而导致尺寸改变。
3-3洗涤:对纺织材料,通过水溶液洗涤剂洗涤并清洗、脱水和干燥,以洗去污渍的过程。
3-4缩水:因试样长度或宽度的变小而导致尺寸改变。
4.安全措施
注:这些安全措施仅作为信息提供。作为测试过程的辅助措施,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操作者的责任。生产商必须对安全细节如安全数据表及其它生产商的推荐进行指导。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定也必被参考和遵守。
4.1应遵循优秀实验室的操作方法,在实验室里要佩带防护眼镜。
4-2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涤剂可致敏,需注意不可碰到眼睛和皮肤。
4-3当操作仪器时,应参照仪器生产商的安全说明。
5.仪器和原料
5-1自动洗衣机;
5-2自动烘干机;
5-3调湿平铺网架;
5-4滴干或挂干架;
5-5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衣粉;
5-6 920*920mm的正方形搭布:类型1:漂白棉布,类型3:50/50涤棉漂白平纹布;
5-7不灭标记笔、钢尺、缩水板,也可采用缝线作标记点。
5-8测量装置
5-8-1最小刻度为mm,1/8或1/10英寸的尺子。
5-8-2最小刻度为百分率0.5%或更小的缩水率尺。
5-9最小量程为5.0kg的称量称。
6.测试试样
6-1取样及准备
6-1-1所取测试尺寸改变的试样应具有代表性。
6-1-2当织物在未洗涤时已变形时,如果进行洗涤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的尺寸变化结果,这样在取样时应避免已变形区。
6-1-3管状针织样品应剪开成单层。但由圆机制造的环状针织织物可以以管状试样测试,对于由圆机生产出来的管状针织物用来制造无边缝的衣服,请根据AATCC 150,成衣家庭洗涤后尺寸变化。
6-1-4如果试样洗涤时散边,请参照12-7进行洗涤(可对样品剪锯齿边,一般不要将试样四边锁边,因这会影响缩水率)。
6-1-5试样作洗前标记前,请根据ASTM D1776进行调湿,调湿温度为21±2%,相对湿度为65+-2%,调湿时间至少为4小时,调湿时将每一试样分开平铺在平干架子上面。
6-1-6试样置于水平架子上,不要让试样的任何部位置于工作台上边缘而造成悬挂。选定合适的缩水板,平行于布边或织物长度方向作洗前标记。取样时应避免布边1/10之内的样品,试样应含不同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纱线。剪取试样前注明试样长度方向。如果可能,每一布样应选取3块试样。如果布样不够,也可只取一或两块试样。
6-2洗前尺寸准备
6-2-1选择1:试样大小为380*380mm(15*15inch),两标记点之间长度为250mm(10inch),在试样上分别作3对平行于长度和宽度方向距离为250mm的洗前标记点。每一个标记点应离试样边不可少于50mm,同一方向的标记点间距离不可少于120mm。
6-2-2选择2:试样大小为610*610mm(24*24inch),两标记点之间长度为500mm(18inch),在试样上分别作3对平行于长度和宽度方向距离为500mm的洗前标记点,每一个标记点离布边应至少为50mm,同一方向的标记点间距离不可少于240mm。
6-2-3窄条织物
6-2-3-1对于测试试样宽度比125mm(5inch)长而又少于380mm(15inch),取长度为380mm(15inch)的整幅性试样,长度方向的标记作法请参照6-2-1,宽度方向的测试可以选择,也可不作。
6-2-3-2对于测试试样宽度介于25-125mm之间,取长度为380mm(15inch)的整幅性试样,平行于试样长度方向作2对标记。宽度方向的测试可以选择,也可不作。
6-2-3-3对于测试试样宽度小于25mm(1inch)的试样,取长度为380mm(15inch)的整幅性试样,平行于长度方向作一对标记,宽度方向的测试可以选择,也可不作。
6-3试样尺寸和原始数据测试
6-3-1试样尺寸和两标记点间的距离应在报告中注明。
6-3-2当采用不同的试样尺寸、不同的标记距离、不同的试样数量,同一方向不同的标记点对数据,得到的尺寸变化结果是不可以作比较的。
6-3-3为了增加尺寸变化的精度和准确性,请参照描述6-2,选择合适的最小单位为mm,1/8或1/10英寸的尺子,测试并记录每一标记点间的距离。对于窄幅织物幅宽小于380mm(15inch)的试样,如果需测定宽度方向,请测量并记录试样宽度。如果采用已校准的缩水板作标记,并采用含百分比缩水尺,量取其缩水率。原始洗前尺寸可不记录。
7.测试程序
7-1表Ⅰ、Ⅱ、Ⅲ总结了可供选择的洗涤、清洗和干燥的条件和设置,关于仪器和洗涤条件的其它信息,可在本技术手册的专题论文中找到。
表 I
洗涤和干燥程序
洗涤方式
|
洗涤条件
|
干燥方式
|
编号
|
循环
|
编号
|
洗涤温度
|
编号
|
方法方式
|
(1)
(2)
(3)
|
通常或厚重棉织物
精细织物
耐久压烫
|
II
III
IV
V
|
27±3°C (80±5°F)
41±3°C (105±5°F)
49±3°C (120±5°F)
60±3°C (140±5°F)
|
A
B
C
D
|
滚筒烘干
(i) 棉/厚织物
(ii) 精细织物
(iii) 耐久压烫
悬挂晾干
滴干
铺平晾干
|
表 II
洗衣机条件
编号
|
条件
|
通常搅拌方式
|
轻柔搅拌方式
|
耐久压烫搅拌方式
|
(A)
(B)
(C)
(D)
(E)
|
水位
搅拌速度
洗涤时间
甩干速度
最后甩干时间
|
18+-1gal
179+-2spm
12min
645+-15rpm
6min
|
18+-1gal
119+-2spm
8min
430+-15rpm
4min
|
18+-1gal
179+-2spm
10min
430+-15rpm
4min
|
表 III 干衣机条件
|
厚重棉织物
|
精细织物
|
耐久压烫
|
排气温度
冷却时间
|
66+-5度
10min
|
<60度
10min
|
66+-5度
10min
|
7-2洗涤
7-2-1称取试样和搭布总共约为1.8±0.1kg(4.0±0.25lbs),也可采用总重量大小为3.6±0.1kg(8.00±0.25lbs),测试总重量为1.8kg(4lbs)和3.6kg(8lbs)得到的尺寸改变结果是不可以比较的。
7-2-2选择指定的水位,洗涤的水温,清洗的水温不可超过29℃(85℉),如果无法满足清洗的水温,请记录实际的水温,注的水位为18±0.5gal,也可选择水位为22.0±0.5gal。
7-2-3如果采用水位为18±0.5gal,请放置66±0.1g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涤剂,对于水位为22±0.1gal,请加80±1g AATCC 1993标准参考洗涤剂,并短暂地搅拌,注意如果所用水质是软水,为了防止过多的泡沫,可以少加洗涤剂的用量。
7-2-4将试样和搭布一起置于洗衣机,根据设定的洗涤程序和时间启动洗衣机。
7-2-5对于干燥程序为A、B、或D,让洗衣机洗涤直至甩干。如试样缠在一起,请小心地分开,注意需防止变形。之后参照A、B、D对试样予以干燥。
7-2-6如果试样干燥采用程序C,滴干进行干燥,让洗衣机运转直至最后的清洗程序,在试样甩干前,取出试样。取出试样并将其浸湿。
7-3干燥
7-3-1对于干燥程序,B、C、D不要直接对试样吹风,因这会造成试样变形。
7-3-2(A)滚筒烘干:将洗后试样和搭布一起置于烘干机中,根据表Ⅲ,设置好温度以产生规定的排气温度。对于试样纤维具有热敏性,设置低温并和产品的洗水唛一致,启动烘干机直至所有样品烘干为止。当烘干机停了以后,立即取出所有样品。
7-3-3(B)挂干:夹住试样两个角,沿长度方向垂直悬挂试样,将试样挂于没风并不超过26℃(78℉)的室温下直至干燥。
7-3-4(C)滴干:仍滴水的试样两个角夹住,沿长度方向垂直悬挂,将试样挂于没风并不超过26℃(78℉)的室温下直至干燥。
7-3-5(D)平干:将试样平铺于水平干衣网上,并在不造成意外拉伸及变形的情况下除去试样的皱折,将试样挂于没风并不超过26℃(78℉)的室温下直至干燥。
7-3-6重复以上洗涤和干燥程序另外两次,具体次数也可由双方协商而定。
7-4调湿和熨烫
7-4-1最后一次洗涤及干燥以后,将试样水平置于温度21±1℃,相对湿度65±2%的环境中调湿至少4小时。
7-4-2对于有的用来做正式衣服的织物,测定缩水率前应先烫平织物。这类熨烫的形式很难标准化,因为在烫时由于用力不一致,并且在沿长度或宽度方向有一个拖的力。如果测试中采用了熨烫技术,应在报告中注明,并且其测试结果注明为熨烫后的结果。
7-4-3如果试样特别皱或者客户一直希望由这种织物做成的衣服应先熨烫,在测量洗后尺寸前应先用手熨烫试样,熨烫温度应根据试样的纤维成份选择,具体请参照AATCC 133表I,在烫时加一点压力能除去布面的起皱。
7-4-3-1在不同的操作者之间由于熨烫程序的差异较大,采用手熨烫以后,缩水率测试结果的重现性较差。因此,在有熨烫程序的缩水测试中应特别注意并注明不同的操作者。
7-4-3-2采用手烫主要是用来评定衣服一般在穿之前应先烫以除去衣服上的皱。具体的烫温请根据AATCC 133表I说明,熨烫时加一点压力可以除去衣服的皱。
7-4-3-3烫定以后,将试样水平置于温度为21±1℃,相对湿度65±2% 的环境中调湿至少4小时。
8.度量
8-1调湿以后,将试样自由置于水平平整的台面上,测量并记录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同时精确到mm,1/8和1/10inch,如果采用缩水尺直接度出缩水率,请精确到0.5%或更小的最小刻度。
8-2在度量时,采用压力将试样皱压平时不可造成测量差异。
9.计算
9-1计算
9-1-1如果采用缩水率直接测试,将第一次、第三次或其它规定次数数据,每一方向分别平均,分别测出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结果并精确到0.1%。
9-1-2如果采用洗前、洗后尺寸计算,请记录最接近的mm,1/8和1/10inch,其缩水率计算如下:
缩水率: = 100(平均洗后尺寸 - 平均洗前尺寸) / 平均洗前尺寸
洗前、洗后尺寸是试样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平均值,如果洗后尺寸较洗前尺寸大,则以“+”表示其缩水率伸长。
10.报告
10-1每一测试试样报告如下:
A:分别注明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化,并精确到0.1%,以“-”表示缩水,以“+”表示伸长。
B:洗涤程序(包含洗涤类型、循环情况和温度)和干燥程序(含干燥类型、循环情况和温度)。
C:试样尺寸和标记距离。
D:搭布重量:1.8kg还是3.6kg。
E:洗涤及干燥次数。
F:织物在原始状态是否变形或起皱。
G:织物是否用手熨烫。
H:熨烫的技术。
11.精度和偏差
耐海水色牢度AATCC106
1.材料及设备
1.1 AATCC汗渍牢度测试仪
1.2 压片
1.3 低温烘箱
1.4多纤维附布
1.5 AATCC变色灰卡及沾色灰卡
1.6 轧水装置
2.测试溶液
氯化钠 30g,氯化镁 5g,溶解在蒸馏水中制成1升溶液
3.测试样品
尺寸5.7cm X5.7cm,背面附带多纤维附布
4.实验过程
4.1在室温下将样品浸泡于测试溶液中,确认样品完全润湿,浸泡15min
4.2 将样品从溶液中取出,轧去多余水分,使样品重量为干态的3倍
4.3 将样品放置于压片之间,固定以后施加4.5Kg(10.0lb)的力。
4.4 将压片装置放于烘箱中,在38+1C下放置18hr。取出样品室温下晾干,不要熨干。
5.评估
使用变色灰卡评估测试样品
使用沾色灰卡评估多纤维附布。
|
|
AATCC TS-001
氯漂:AATCC TS-001
药品:次氯酸钠漂白液(Clorox),简称CLB
溶液:15mlCLB加入75ml蒸馏水混合均匀(或1:5比率,CLB:蒸馏水)
测试过程:用商业可用到的CLB漂白液。用1滴溶液滴在所有织物或衣服的颜色上,确定溶液渗透织物上,不用冲洗织物,渗透测试1分钟后干燥,干燥后观察颜色的变化,鉴定评级。
非氯漂:AATCC TS-001
药品:粉状Clorox 2
Part 1溶液:4.7gClorox 2 加入250ml热水中溶解,(或1茶匙Clorox 2在8磅蒸馏水中)=1.88%Clorox 2
测试过程:水温接近120℉(约49℃),充份摇匀使药品溶解完全,溶液冷却后,在2〞× 2〞的织物样本上,用溶液浸透1分钟,冲洗和干燥后,观察颜色的变化,鉴定评级。
药品:液体Clorox 2
Part 2溶液:直接用该产品
测试过程:用1滴Clorox 2 在织物或衣服的所有颜色上,确定溶液渗透织物,测试5分钟后彻底冲洗干净,干燥后观察颜色的变化,鉴定评级。
»
全球网络
英国 ▪ 美国
▪ 加拿大
▪ 澳大利亚 ▪ 纽西兰
▪ 西班牙
▪ 波兰 ▪ 此利时
▪ 香港
▪ 中国 ▪ 台湾
▪ 韩国
▪ 新加坡 ▪ 印度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 泰国
▪ 印度尼西亚
▪ 越南 ▪ 柬埔寨
▪ 南非
▪ 尼日利亚

©
2005,
2010
版权所有
专业检测及顾问有限公司
|